- 罗翔;赖志勇;曹慧霆;
“城市中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新城新区则是重要的场景之一。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综合运用碳排放和经济数据,在区(县)范围、镇(街道)尺度和企业单元分析碳排放视野下的浦东发展态势,进一步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开展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等级、规模及其在价值链的位置和城市内部布局而非所属行业类型更影响其排放强度。提出城市与区(县)层面的若干空间规划思路与应对策略,具体包括:优化能源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倡导绿色设计和低碳建筑,加强蓝绿生态系统建设等。
2022年01期 v.4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6K] [下载次数:129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张成玉;
宅基地改革试点取得的成果显著与否,与各地的资源禀赋关系密切。与宅基地改革相关的资源禀赋可分为市场资源型、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型、政策资源型和普通资源型四种。从试点中选取不同资源禀赋改革模式如浙江义乌市、四川眉山市彭山区、重庆、河南新乡长垣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市场资源型浙江义乌市宅基地改革模式,所有权实现比较充分、资格权处理灵活、使用权流转形式多样,改革效果较好,具有较高推广价值;其他三种资源类型宅基地改革模式也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实现了不错的改革效果。建议政府将当地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归类,借鉴前期宅基地改革试点的经验,通过市场和非市场两种路径实现资源比较优势与宅基地改革相结合,在非市场资源型宅基地改革模式中发挥主导作用。
2022年01期 v.43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0K] [下载次数:67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彭秋志;邓启辉;马少华;马经纬;
坡地建设现象在中国的山地丘陵城市正日益增多,并且逐渐突破了一些早期形成的关于建设用地与坡度关系的认知。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2000~2020年为研究时段,以30m分辨率建设用地解译产品和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借助坡谱分析方法整体认知建设用地在坡度梯度上的分布与演变特征,运用圈层分析方法细化解析建设用地爬坡现象的水平圈层时空格局。研究发现:研究区建设用地整体呈现持续爬坡态势,建设用地上限坡度“违规”现象日益增多,现有相关规范的用地坡度上限规定正在丧失约束力;研究区建设用地一直保持着“内陡外缓”水平圈层格局,坡地建设的充填效应促进了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建议修改国家行业标准《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将城镇建设用地坡度上限从14°上调至20°附近,将城镇中心区用地选择的特殊坡度规定去除,同时各地也可根据自身实际出台更为严格的地方性规定。
2022年01期 v.43 12-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0K] [下载次数:274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6 ] - 刘婉丽;李伟芳;赵宇;薛燕;周悦;
国土空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为评估和优化宁波市国土空间格局,分别从生态、农业、建设三方面构建评价体系,探讨该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合理承载规模。研究结果表明:(1)宁波市农建双宜空间面积占全域土地的42.80%,主要位于中心城区;宜农区域占比12.19%,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宜建区域占比5.14%,分布较为分散;适宜于作为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占比39.88%,主要位于市域内的山地丘陵、湿地以及生态廊道。(2)宁波市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规模分别控制在44.58%-62.96%、22.68%-29.57%和14.36%-25.85%之间较为合理。(3)宁波市“三类用地”的现状规模均处于合理规模范围内,但其占比均接近临界值,且部分用地的分布不甚合理,故其优化的重点主要在于空间布局的调整。基于以上评价结果,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进行分区,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2022年01期 v.43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4K] [下载次数:52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戴云;吴九兴;
利用2006—2018年农地利用数据,从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两方面分析合肥都市圈农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和投入产出变化,并选取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驱动因素,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农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2006—2018年合肥都市圈农用地数量呈递减趋势,农用地面积共减少861.73 km~2,占合肥都市圈总面积的1.5%。各地级市间农地利用变化差异明显,合肥市与淮南市农地面积有所增加,六安市农地面积明显减少。(2)人均GDP、粮食播种面积单产与农用地面积呈正相关,城镇化率和固定资产投资与农地面积呈负相关。由此提出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力度,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提高农地利用率,加强都市圈内地级市间的分工合作等对策建议。
2022年01期 v.43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3K] [下载次数:36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朱吉贝;刘庆;粟增增;
运用自然断点法、相对变化率等方法探索1999-2017年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时空分异,并剖析耕地开发强度结构作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 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总体分布呈现“中北高西南低”的特征,主要受制于自然环境中地形坡度与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其中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是耕地开发区域平衡中的潜力开发区域;(2) 湖南省2004-2013年主要受惠农政策影响表现为耕地开发强度提升期,在2014-2017年主要受工业经济发展影响表现为耕地开发强度萎缩期;(3) 从时空布局和时序变化特征中可以归纳出耕地开发广度、频度、深度在耕地开发强度形成过程中分别奠定其原生基础、发掘其自然潜力,主导其时空流动。据此建议:针对不同区域的耕地开发强度改善要求,进行耕地开发强度结构分解式的有序化引导,能够使区域耕地开发可持续得到更为科学地落实。
2022年01期 v.43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5K] [下载次数:55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