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土资源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新城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基于浦东新区的实证与思考

    罗翔;赖志勇;曹慧霆;

    “城市中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新城新区则是重要的场景之一。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综合运用碳排放和经济数据,在区(县)范围、镇(街道)尺度和企业单元分析碳排放视野下的浦东发展态势,进一步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开展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等级、规模及其在价值链的位置和城市内部布局而非所属行业类型更影响其排放强度。提出城市与区(县)层面的若干空间规划思路与应对策略,具体包括:优化能源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倡导绿色设计和低碳建筑,加强蓝绿生态系统建设等。

    2022年01期 v.4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6K]
    [下载次数:129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宅基地改革模式比较研究

    张成玉;

    宅基地改革试点取得的成果显著与否,与各地的资源禀赋关系密切。与宅基地改革相关的资源禀赋可分为市场资源型、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型、政策资源型和普通资源型四种。从试点中选取不同资源禀赋改革模式如浙江义乌市、四川眉山市彭山区、重庆、河南新乡长垣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市场资源型浙江义乌市宅基地改革模式,所有权实现比较充分、资格权处理灵活、使用权流转形式多样,改革效果较好,具有较高推广价值;其他三种资源类型宅基地改革模式也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实现了不错的改革效果。建议政府将当地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归类,借鉴前期宅基地改革试点的经验,通过市场和非市场两种路径实现资源比较优势与宅基地改革相结合,在非市场资源型宅基地改革模式中发挥主导作用。

    2022年01期 v.43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0K]
    [下载次数:67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重庆主城区建设用地爬坡特征及其圈层性

    彭秋志;邓启辉;马少华;马经纬;

    坡地建设现象在中国的山地丘陵城市正日益增多,并且逐渐突破了一些早期形成的关于建设用地与坡度关系的认知。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2000~2020年为研究时段,以30m分辨率建设用地解译产品和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借助坡谱分析方法整体认知建设用地在坡度梯度上的分布与演变特征,运用圈层分析方法细化解析建设用地爬坡现象的水平圈层时空格局。研究发现:研究区建设用地整体呈现持续爬坡态势,建设用地上限坡度“违规”现象日益增多,现有相关规范的用地坡度上限规定正在丧失约束力;研究区建设用地一直保持着“内陡外缓”水平圈层格局,坡地建设的充填效应促进了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建议修改国家行业标准《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将城镇建设用地坡度上限从14°上调至20°附近,将城镇中心区用地选择的特殊坡度规定去除,同时各地也可根据自身实际出台更为严格的地方性规定。

    2022年01期 v.43 12-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0K]
    [下载次数:274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6 ]
  • 宁波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优化研究

    刘婉丽;李伟芳;赵宇;薛燕;周悦;

    国土空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为评估和优化宁波市国土空间格局,分别从生态、农业、建设三方面构建评价体系,探讨该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合理承载规模。研究结果表明:(1)宁波市农建双宜空间面积占全域土地的42.80%,主要位于中心城区;宜农区域占比12.19%,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宜建区域占比5.14%,分布较为分散;适宜于作为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占比39.88%,主要位于市域内的山地丘陵、湿地以及生态廊道。(2)宁波市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规模分别控制在44.58%-62.96%、22.68%-29.57%和14.36%-25.85%之间较为合理。(3)宁波市“三类用地”的现状规模均处于合理规模范围内,但其占比均接近临界值,且部分用地的分布不甚合理,故其优化的重点主要在于空间布局的调整。基于以上评价结果,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进行分区,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2022年01期 v.43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4K]
    [下载次数:52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合肥都市圈农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戴云;吴九兴;

    利用2006—2018年农地利用数据,从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两方面分析合肥都市圈农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和投入产出变化,并选取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驱动因素,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农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2006—2018年合肥都市圈农用地数量呈递减趋势,农用地面积共减少861.73 km~2,占合肥都市圈总面积的1.5%。各地级市间农地利用变化差异明显,合肥市与淮南市农地面积有所增加,六安市农地面积明显减少。(2)人均GDP、粮食播种面积单产与农用地面积呈正相关,城镇化率和固定资产投资与农地面积呈负相关。由此提出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力度,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提高农地利用率,加强都市圈内地级市间的分工合作等对策建议。

    2022年01期 v.43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3K]
    [下载次数:36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湖南省区域耕地开发强度时空演变结构分析

    朱吉贝;刘庆;粟增增;

    运用自然断点法、相对变化率等方法探索1999-2017年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时空分异,并剖析耕地开发强度结构作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 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总体分布呈现“中北高西南低”的特征,主要受制于自然环境中地形坡度与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其中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是耕地开发区域平衡中的潜力开发区域;(2) 湖南省2004-2013年主要受惠农政策影响表现为耕地开发强度提升期,在2014-2017年主要受工业经济发展影响表现为耕地开发强度萎缩期;(3) 从时空布局和时序变化特征中可以归纳出耕地开发广度、频度、深度在耕地开发强度形成过程中分别奠定其原生基础、发掘其自然潜力,主导其时空流动。据此建议:针对不同区域的耕地开发强度改善要求,进行耕地开发强度结构分解式的有序化引导,能够使区域耕地开发可持续得到更为科学地落实。

    2022年01期 v.43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5K]
    [下载次数:55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

  • 上海海岸带沉积物地球化学基准值特征

    何中发;温晓华;王丹妮;赵宝成;谢建磊;

    以2007年在长江口及其近岸海域开展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成果为基础,按照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的基本概念和要求,分别计算了长江河口及其近岸海域全区、不同沉积物类型以及不同沉积单元的深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系列基准值,并和中国浅海沉积物背景值、全国土壤基准值、长江流域深层土壤基准值、长江三角洲深层土壤基准值等进行了对比研究。长江口及其近岸海域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的建立,为大型河口沉积物环境对比、区域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制订、海岸带环境污染评价等提供了重要地球化学参考。

    2022年01期 v.43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6K]
    [下载次数:25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上海市土地整治区土壤环境因子与草本植物群落分析研究

    杨佳宾;黄海峰;

    为探究上海市土地整治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环境质量与草本植物特征,本文调查了农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4种用地类型的土壤环境质量和草本植物分布特征,通过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和丰富度等方法研究了草本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农田、园地、建设用地,其中园地土壤养分不均衡;调查区域草本植物以菊科和禾本科为主,种系分化程度较低,入侵物种占比较高且部分已形成优势种;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以林地为最高,农田最低,但生物多样性以园地最高,林地最低,说明受森林类型和郁闭度等因素影响,调查区域林地的质量不均一。草本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水解性氮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多数重金属未达到显著相关,说明水解性氮是影响调查区域草本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重金属对于草本植物而言不是限制因子。丰富度与土壤中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ielou指数与砷达到显著正相关。因此,对调查区域土壤应适当施加有机肥加以改善,并及时清除入侵植物,有利于草本植物群落生长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2022年01期 v.43 40-4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4K]
    [下载次数:33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上海市深井健康状况评估方法研究

    傅旭升;罗济稳;蔡盛;

    为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深井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对上海市现有数百口深井进行健康状况评估。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初始状态技术指标、维护保养技术指标、管理指标和经济指标四大类中选取15个评估因子,建立深井健康状况评估体系。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评估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适用性,对深井健康评估和维护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2年01期 v.43 45-4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5K]
    [下载次数:8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不同淋洗剂对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

    江建斌;鞠振宇;梅皓天;

    以上海市某建设用地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性质和污染特征进行分析,通过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经过不同淋洗剂淋洗后土壤中镍铜铅等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重金属镍的含量显著超标,铜和铅的含量均未超标;在形态分布上,均以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土壤中的镍元素经过柠檬酸淋洗后打破了各个形态的平衡,使土壤中的镍从残渣态解析并向铁锰氧化态迁移;土壤中的铜在盐酸淋洗后残渣态含量降低,迁移性能提高,而经过柠檬酸淋洗后碳酸盐结合态含量降低,使土壤中的铜元素趋于更加稳定的状态;与铜和镍相比,土壤中的铅更容易发生迁移,且在柠檬酸淋洗后铁锰氧化态含量有所降低。该研究为今后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22年01期 v.43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42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上海某地块多重污染土壤修复及其效果评估

    董聪慧;

    上海某地块污染组分复杂,土壤中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a)蒽、石油烃(C_(10)-C_(40))和铅均超过健康风险阈值。分别采用过硫酸钠氧化法、热脱附法和化学淋洗法进行修复处治,并通过采样与监测对污染整治与土壤修复效果作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该污染地块经清挖与修复达到预期目的,工程隔断措施切实有效。本研究的修复与评估技术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2022年01期 v.43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3K]
    [下载次数:715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6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 上海海塘安全隐患地球物理快速探测与识别

    王远;

    结合海塘隐患探测工作的特点,介绍了两种相对快速的地球物理方法,在大量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相应方法的探测效果和可识别的隐患类型,分析了各隐患的地球物理特征及隐患解释方法,并列举了典型验证案例。结果显示:地质雷达法能够精细刻画海塘堤顶路面的路基结构,并能有效识别路基结构扰动情况;浅层地震法能够有效反映海塘堤顶至坝体底部基础范围内的海塘内部情况,其中地震映像方法能够快速识别坝体内部的疏松、脱空、扰动等各隐患类型,并能有效解释隐患的位置和深度,瞬态面波法能够反映主要的内部结构分层,并适合进一步的精细化分析。

    2022年01期 v.43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5K]
    [下载次数:12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淮安城市规划区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潜力研究

    时国凯;杜建国;范迪富;王宽彪;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推助“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从热源、构造、地热储层等方面研究了淮安城市规划区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半定量化分区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地热资源赋存条件良好区和较好区面积约2 062 km~2,占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的64.7%。在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分区评价基础上,评价了良好区和较好区各类热储层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并结合地方规划和需求圈定了5处勘查靶区,为淮安城市规划区地热资源详查工作的开展和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提供了依据。

    2022年01期 v.43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0K]
    [下载次数:27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宁波市近岸海洋观测网络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钱茹茹;

    宁波市目前已基本形成覆盖近岸海域的海洋观测网络,本文系统介绍了宁波市当前近岸海域海洋观测网络现状和运行情况,并利用现有观测数据对2021年台风“烟花”期间宁波海域水文气象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有观测数据对台风活动具有明显反应,对海洋预警预报、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进一步优化完善宁波市海洋观测网络,对海洋观测站点布局、观测数据资源整合、海洋观测设施管理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宁波市海洋观测网络优化改进方向。

    2022年01期 v.43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8K]
    [下载次数:16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AVO梯度属性90°相移技术及在东海盆地含煤地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胡伟;俞伟哲;张岩;刘庆文;黄鋆;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平湖组地层埋藏深度大,沉积环境复杂,砂体横向变化大,且普遍发育的煤层具有厚度薄、层数多、范围广的特征,砂、泥、煤岩性组合多样,导致储层的地震响应规律认识不清,常规的叠后地震振幅及波阻抗反演已经不能满足储层刻画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由实钻井资料统计了11种砂、泥、煤的典型组合模式,结合AVO理论进行叠前地震正演模拟,从而总结储层地震响应规律。发现在不同岩性组合的情况下,AVO的梯度属性依然能够稳定地表征储层,对梯度属性进行90°相移,其结果能更直观地进行储层的刻画,并且与实钻井吻合度较高,对P5层的平面展布预测符合平湖组潮坪沉积的地质认识。基于地震振幅的梯度属性结合90°相移准确预测了含煤地层中的储层,为西湖凹陷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2年01期 v.43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4K]
    [下载次数:30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自然资源管理服务

  • 自然资源融合调查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机制

    方国安;

    基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新形势,探讨了自然资源调查支撑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围绕新时期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超大型韧性城市建设、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高质量利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数字化转型等,系统性提出了自然资源融合调查的发展策略,以及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管理等保障机制,为自然资源调查积极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2年01期 v.43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7K]
    [下载次数:20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我国矿业权平台交易现状、问题及改革思路

    冯聪;张尹军;

    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动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建立自然资源市场体系是自然资源管理领域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总结了我国矿业权交易平台建设进展及现状,分析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按照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目标以及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提出矿业权交易规则修订建议及完善矿业权交易平台建设的改革思路。

    2022年01期 v.43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2K]
    [下载次数:25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高质量土地储备的评价体系建立及实现路径研究

    朱万明;

    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已深刻融入到自然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储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举起高质量发展的旗帜,实现相应的目标和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评价高质量土地储备,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高质量土地储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实现路径,并明确相关的弹性和刚性的评价指标。作为初步探索的研究成果,对以后建立更为规范、完善的评估体系提供思路和参考。

    2022年01期 v.43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6K]
    [下载次数:50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地质资料档案史料的挖掘与利用

    刘炳菊;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真实记载,蕴含丰富的档案史料资源,具有现实价值与历史价值。本文阐述地质资料的特点与属性,分析地质资料的档案资源与史料价值,探讨其挖掘与利用的途径与方向,以拓展和提升地质资料的服务领域和服务能级。

    2022年01期 v.43 93-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下载次数:15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不动产“调查—确权—登记”三位一体化机制探索——以上海市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为例

    潘映宗;张一唯;舒斌;

    本文立足自然资源管理和确权登记的需要,基于“调查—确权—登记”一体化机制方法的探索,分析了上海临港新片区特定土地资源管理区域宗地现状和问题,聚焦调查要素、确权要点和登记规则,研究了一体化调查确权登记技术模式和主动式服务政策建议。本文研究提出的“调查—确权—登记”实施路径和关键技术方法,能够为城市地籍数据的获取、组织、表达与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借鉴。

    2022年01期 v.43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1K]
    [下载次数:27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会议简报

  • 上海市地质学会2022年理事长会议暨“数字引领,促进城市地质智慧转型”学术报告会

    <正>2022年2月18日下午两点,上海市地质学会2022年理事长会议在地矿大厦2楼会议室召开,部署和落实学会2022年度重点工作。杨联萍理事长主持会议,学会副理事长、监事长、副秘书长、监事及学会办公室、科技咨询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同日下午三点,由上海市地质学会主办,学会城市地质委员会(筹)和自然资源部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承办的“数字引领,促进城市地质智慧转型”学术报告会在地矿大厦2楼报告厅举行。特邀同济大学朱合华院士和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严学新教授级高工作学术报告。

    2022年01期 v.43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6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