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土资源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 长三角扩容背景下的浙江省发展潜力分析

    周侗;朱北宇;闫金伟;

    城市综合发展潜力的定量测算,能够有效预见城市发展趋势,发现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中存在的短板,对城市的规划布局与决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为例,结合社会经济数据与夜光灯光数据,基于城市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主成分TOPSIS模型,得到全省11市2000~2019年近20年来的城市发展潜力时空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变化来看,浙江各市的综合发展潜力排名均存在上下波动情况,其中杭州、宁波、衢州和丽水相对稳定,而温州和舟山的波动趋势较为明显;从空间演变上看,浙江各市综合发展潜力不平衡,整体上北强南弱,浙北的杭、甬作为引擎城市,带动舟山、嘉兴等市形成一体化发展,而以温州为代表的浙南5市发展潜力较差。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外部的区域协作与内部的发展形态两方面对浙江发展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缩小各市发展差距,改变北强南弱的发展现状。

    2021年01期 v.42 1-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4K]
    [下载次数:21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北京东部地区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分析

    杨艳;刘贺;罗勇;雷坤超;王新惠;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利用水准测量、分层标地层变形、地下水位动态等监测数据,对北京东部地区地面沉降的发育特征与发展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区域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具有显著相关性,深部地层仍是沉降的主要贡献层位;沉降中心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分层变化规律,深层承压水明显的水位降落漏斗,直接导致深部地层沉降压缩最为显著;地面沉降的区域分布、沉降速率变化与地下水降落漏斗具有一定的时空相关性;南水北调的稳定供水,有效缓解了北京地面沉降快速发展的趋势。

    2021年01期 v.42 7-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3K]
    [下载次数:35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东海盆地中央洼陷带花港组优质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侯凯文;张彦振;

    中央洼陷带是东海盆地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域之一,寻找优质储层发育区、明确优质储层主控因素是油气勘探开发深入的关键。本文综合运用钻井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技术方法,结合钻探成果,分析西湖凹陷中央洼陷带花港组储层特征,探讨了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认为中央洼陷带花港组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优质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有机酸溶蚀双重控制,多期叠置水道储层厚度大、粒度粗、分选好、杂基低,孔候连通性好,物性较好;花港组储层主要岩性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下伏平湖组煤系烃源岩早期产生的有机酸和晚期生成的CO_2顺断层向上运移至花港组砂岩储层中,大量长石和碳酸盐胶结物被溶蚀,形成大量铸模孔和粒间溶蚀,有效改善了砂岩储层的渗流能力。

    2021年01期 v.42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9K]
    [下载次数:19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徐州城市规划区山体资源区划评价与保护对策

    陆华;黄敬军;张丽;崔龙玉;卢毅;武鑫;

    以徐州城市规划区山体资源调查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山体资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构建了由3个目标层、5个约束层和10项指标层组成的山体资源保护区划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将各山体单元按其权重进行空间代数叠加,将全区611个山体中的451个山体划分为山体资源重点保护区,160个山体划为山体资源一般保护区。提出编制山体资源保护规划、建立山体资源管理数据库以及丰富宣传方式等保护对策。

    2021年01期 v.42 19-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5K]
    [下载次数:14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基于Landsat 8遥感数据的东洞庭湖湿地变化监测与分析

    张晓斌;石佳;欧明武;李颖;

    基于2013~2018年Landsat8-OLI 9个时相的遥感数据,采用湿地三类分级系统,以决策树分类法提取不同时间的湿地类型,结果表明:2013-2018年东洞庭湖湖泊草洲、泥滩地和水域面积呈现动态变化,其中草洲面积平均714km~2、泥滩地面积平均81km~2、水域面积平均502km~2;湖区草洲和水体面积占比大,且此消彼长,草洲面积平均占比55.1%,水域面积平均占比38.7%,泥滩地面积最少平均占比仅6.2%;水位变化是湖区草洲出露面积的主控因素,随水位升高,草洲出露面积逐渐减小,且在典型高低水位下草洲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水位下主要分布在南部柴下洲和北部藕池河一带地形较高区域,而低水位条件下湖区大部分草洲面积分布广泛,其面积占湖区总面积的74%。成果进一步验证了东洞庭湖不同水情下的湿地景观格局。

    2021年01期 v.42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7K]
    [下载次数:106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上海某区域低效工业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生态风险分析

    徐丰冰;黄海峰;

    为探明上海低效工业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生态风险状况,在某区域选取3种典型低效工业用地地块,分别检测As、Cd、Cr、Cu、Pb、Ni、Zn、Hg八种重金属。结果表明: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因人类活动呈现出富集现象,其中个别点位Cd、Hg、Ni超标,大部分点位重金属均超过背景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Hg与Cd可能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及周边电镀等工业企业;Cu、Pb、Ni、Zn和Cr可能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污染气体中的重金属通过干湿降落后渗入土壤;As可能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生态风险预警结果表明:以上海市背景值为参照,Hg和Cd处于中等至高等风险水平,其它重金属皆为低风险水平。

    2021年01期 v.42 29-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9K]
    [下载次数:19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 我国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研究省思与展望

    马仁锋;朱保羽;刘丽东;陈佳锐;

    中国围填海工程实践早于理论探索,至今尚未形成系统的围填海工程综合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梳理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评价相关研究,界定与解析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的内涵、类型、主要内容与相关领域动态。研究发现:(1)社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经济影响评价仍处于核心地位。经济影响评价指标源于项目价、国民经济、主观判别等,评价范式以投入—产出价值量化、综合模糊评价为主。研究案例多以省或地级市、企业用海等小尺度项目为主,缺乏大尺度对象评价体系构建;(2)中国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评价在内容、指标体系构建和尺度影响等方面仍需深入探究。解决间接经济影响量化难题、构建学界公认量化体系与主观赋权体系、对大尺度及特殊用途填海评价,是今后探讨与实证重点。

    2021年01期 v.42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0K]
    [下载次数:26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长三角地区人口城镇化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赵振宇;李林峰;李冠;朱凯军;

    以长江三角洲41个城市市域为研究单元,基于2017年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影响因子体系,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GWR模型,定量研究长三角市域人口城镇化空间差异、影响因子及其异质性作用。结果显示:长三角市域人口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出以上海市为核心的梯度集聚分布;经济发展活力、投资强度、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对于各市人口城镇化起着异质性作用,其中经济因子占主导作用、医疗资源因子的异质性作用显著。据此从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角度,为长三角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2021年01期 v.42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5K]
    [下载次数:47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制度分析视角下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管理研究——以广东清远市为例

    曾乐春;梁殷豪;龚军伟;朱一中;杨青林;王广兴;

    工业用地供应管理是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制度分析的视角探讨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问题不仅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工业用地供应管理理论,而且对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工业用地供应管理策略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广东省清远市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与利用状况、工业用地供应的管理困境进行了分析。从目前来看,清远市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存在工业用地出让年限过长、价格低导致工业用地盘活利用、转型升级难度大;供应总体规模大,用地结构未跟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工业用地供后监管难等问题。在剖析工业用地供应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提出应当推进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土地监管政策、优化工业用地规划管理制度,以完善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管理。

    2021年01期 v.42 46-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8K]
    [下载次数:28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城镇化背景下欠发达县域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绩效关联度及优化分析——以江西上饶市万年县为例

    戴蒙;陈荣清;

    基于信息熵模型和多因素加权法研究万年县土地利用结构有序度以及土地经济绩效变化趋势,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两者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万年县的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合理,土地经济绩效日益增长;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绩效存在最显著相关性的一级地类是交通运输用地,二级地类是公路用地;从2011~2017年石镇镇、梓埠镇、青云镇、汪家乡、苏桥乡、上坊乡六个乡镇的公路用地占各乡镇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增量较少,经济增长比排名靠后,需要调整土地结构,加大对公路用地的投入。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为欠发达县域的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建议。

    2021年01期 v.42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8K]
    [下载次数:39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搬迁农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耦合协调度分析——以贵州省习水县为例

    杨林;汪磊;

    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搬迁农户生计策略,同时影响了其土地利用行为,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直接影响着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本文以贵州省习水县易地搬迁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以农户生计策略和土地利用行为为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和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纯农型农户、农兼型农户、兼农型农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之间的耦合度值介于0.4~0.5之间,水平较低,处于拮抗状态;不同类型农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系统耦合协调度值均处于0.39~0.49之间,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存在较大优化空间;传统的农业生产形式对于改善农户生计无明显效果,引导农户向专业农业型农户转变对于促进移民安置区"人地系统"协调发展大有裨益。研究结果可为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01期 v.42 58-6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4K]
    [下载次数:40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

  • 基于国土空间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文明与城市绿色发展

    韦仕川;王婷;

    生态文明与城市绿色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本质上来说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城市绿色发展是转变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两者之间有着鲜明的时代发展耦合特征,根据发展时序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阶段、逐渐上升为国家行动与理论体系建设阶段和国家行动的全面深化与理论体系的建立阶段。在城市绿色发展过程中,人通过以土地要素为主的生态空间和以产业为主的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产生影响,使城市发展在经济系统上实现绿色增长,在自然生态系统上提高绿色财富,在社会系统上提升绿色福利。城市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要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全面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坚持城市空间规划先行方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和发展绿色新业态;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施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改造和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定完善城市绿色发展政策措施。

    2021年01期 v.42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2K]
    [下载次数:48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视角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研究

    张小东;韩昊英;陈宇;

    为明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解决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对象错位、行政部门间管控范围越位、规划落地实施缺位等问题,本研究构建了由指标、分区、地类和控制线等管控方式组成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结合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经验,系统梳理了适合当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土地用途管控理论体系,深化了浙江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传导细则,并图示化各管制措施之间的编制逻辑关系,演绎了管控体系的实践操作逻辑,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技术依据。

    2021年01期 v.42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6K]
    [下载次数:83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超大城市永久基本农田空间优化实践探索——以上海市为例

    汪龙;

    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体现了其在当前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本研究探析超大城市永久基本农田空间优化过程,明确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流程,构建了永久基本农田补划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实践探索。结果表明,采用评价模型能够高效地开展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工作并提供科学完备的技术支撑,评价结果可以为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

    2021年01期 v.42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8K]
    [下载次数:31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土地储备的发展、实践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的思考

    朱万明;

    土地储备制度起源于欧洲,发展于欧美地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土地储备有效解决了土地无偿使用制度下产生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为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土地储备工作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强化政府主导和公益性定位,适应土地市场发展改革需求,寻找新的转型发展之路。

    2021年01期 v.42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5K]
    [下载次数:83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基于大数据的上海市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张德英;

    人居环境是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量化人居环境适宜性有助于引导区域人口规划,促进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本文基于大数据,运用GIS技术,从居住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1 km栅格为基本单元,对上海市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空间测度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79~45.57之间,空间分布上呈现中心城区向周边区域递减的态势,整体分布趋势与人口密度相关性较高。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一带,土地面积较小,人口密度大,承载压力较大;发展潜力较高的中等适宜区主要涉及外环及新城区域,土地面积大,是未来人口导向的潜力区。

    2021年01期 v.42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8K]
    [下载次数:68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与方法研究

    周玉;邹朝晖;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与归纳分析法,在明确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参考现有相关考核评价制度的设计思路,围绕"考核谁、谁来考、怎么考、考什么、结果怎么定、结果怎么用"等关键问题,从考核评价对象和实施主体、考核评价方式和实施、考核评价结果应用、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构建、考核评价结果评定方法等方面,提出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和方法的思路,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支撑。

    2021年01期 v.42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8K]
    [下载次数:148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名家观点

  • 发展战略、体制机制与国土空间规划

    黄小虎;

    <正>我国土地研究领域知名学者,原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现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院长、党委书记,曾担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的黄小虎研究员,应邀于2020年11月21日在清华大学土地利用与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后疫情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作主题报告。他在发言中指出:传统规划体系存在多类型规划矛盾冲突的问题,多规合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十八大以后,

    2021年01期 v.42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下载次数:30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