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莉莉;高魏;黎兵;
梳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及其与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和规划编制的关系。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出发,筛选对上海土地资源开发建设具有影响的因子,构建土地和地质要素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分步式算法测算出适宜的建设用地规模和分布,分析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差异,评价土地资源承载状态,并提出改善建议。研究反映了超大城市资源环境特点和开发利用导向,可为上海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为同类城市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019年02期 v.40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5K] [下载次数:36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石雅馨;石忆邵;
城市公共空间用地是城市公共经济活动的重要舞台,它对提升城市竞争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其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可达性和可用性评价等,而从用地视角展开的相关研究甚少。选取我国25个主要城市,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对城市公共空间用地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显示:除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与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具有显著相关性外,城市其余公共空间用地与城市竞争力的总体相关性均不强,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很有限;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与宜居城市竞争力、和谐城市竞争力、生态城市竞争力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部分城市公共空间用地与城市竞争力的相关性为负值,表明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用地可能出现被城市扩张所蚕食或侵占的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9年02期 v.40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9K] [下载次数:21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梁颖;耿槟;鲍海君;
工业用地价格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产业发展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长三角区域206个县(市、区)2018年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数据,采用变异系数分析区域工业用地价格空间差异性,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区域工业用地价格空间差异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业用地价格空间差异,城市间工业用地价格差异大于城市内部工业用地价格差异,工业用地价格空间差异主要受工业产出效率、工业用地资源、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管制、工业从业人员、工业能源消耗等因素影响。文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9年02期 v.40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下载次数:32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汪燕衍;
基于新时代生态文明视角下耕地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概述了当前耕地保护机制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上海耕地保护面临的新挑战。结合上海超大型城市耕地保护管理实际,提出了耕地"五位一体"保护机制、生态空间实施管理机制、农用地保护和弹性管理机制、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机制、耕地休耕轮作机制等政策建议。对于完善当前我国耕地保护制度,适应实际工作具体实践,促使我国实现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耕地保护制度的总体目标具有参考意义。
2019年02期 v.40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7K] [下载次数:63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刘成铭;陈振;
从耕地产权外部性的视角剖析我国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构成,提出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包括农民生存保障价值、国家粮食安全价值及生态安全价值,从而构建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核算体系,并以上海市为例,运用修正的收益还原法核算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上海市耕地资源提供的社会价值为5.724万亿元,耕地产权的外部性导致其游离于市场之外,未得到充分显化。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快推进耕地资源社会价值市场化的探索,健全社会价值核算体系;将耕地利用的社会成本纳入耕地经营及非农化开发投资成本中,防止耕地资源过度性损失,促进非农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及土地征收补偿机制,优化利益分配格局,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政策认同。
2019年02期 v.40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8K] [下载次数:45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石小伟;冯广京;邹逸江;马仁锋;凡静文;
为厘清城镇化与服务业的关系,基于河南省的城镇化与服务业两大系统,选取23个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协调度模型测度2007-2017年河南省各地级市的城镇化与服务业的指数,构建出两者"耦合-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衡量了河南省各地级市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与服务业的整体格局呈现出比较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现象和明显的"三级分化"的空间分类态势;郑州、洛阳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其服务业发展水平是高度协调型(即第一级分化)且洛阳的耦合-协调度高于郑州,呈现出"双极面状"的空间格局;焦作、许昌、南阳、鹤壁、漯河、安阳、新乡和平顶山的城镇化与服务业综合水平差异较小,属于中度耦合协调型(即第二级分化),在空间上呈现以郑洛为核心逐渐向外围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且呈现出趋同态势;周口、商丘、三门峡、开封、信阳和驻马店属于低度耦合协调型(即第三级分化),主要区位指向河南东南部和西部地区。基于河南的空间格局和耦合现状,进一步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9年02期 v.40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9K] [下载次数:33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张小珲;蔡利平;王亚男;
海岸带作为陆海生态系统的交错带,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区域。以山东省沿海地区40 km范围内的海岸带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1990、2000、2010和2015年的TM影像,对近35年来山东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山东省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城乡建设用地的面积迅速增加,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减少,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向城乡建设用地、耕地转移;在不同时期各缓冲带中,耕地由海向陆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城乡建设用地、海洋、水域和未利用地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林地和草地所占比例基本不变;研究期间,城乡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海洋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程度较大,草地和水域变化程度较小,耕地和林地基本保持不变。此将对山东省海岸带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及近海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19年02期 v.40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1K] [下载次数:46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周小靖;马仁锋;林玲;
基于2005-20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等相关数据,对浙中城镇群耕地多功能协同与权衡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金衢盆地内耕地各项功能随时间变化差异明显,物质产出功能稳定上升,劳动力承载功能持续下降,生态环境功能总体上在渐弱,景观美学功能主要呈上升态势;从时间维度看,各耕地功能之间权衡与协同及其变化具有一定差异,2005-2010年协同作用较强,2010-2015年权衡作用较强,整体上协同作用相对较多;从空间维度看,相同耕地在研究区内协同和权衡作用皆有,其中物质产出功能协同作用逐渐减弱,生态环境功能则从权衡作用逐渐转变为协同作用,劳动力承载功能和景观美学功权衡程度逐渐降低,且非显著区数量最多,权衡与协同的空间格局较稳定。不同耕地在研究区多为协同作用,权衡作用较少,且协同及权衡类型分布主要集聚在金华市区一带,功能之间格局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建议在因地制宜制定合理政策基础上,县域之间加强合作,划分不同的耕地利用分区,充分发挥各区域耕地主导功能与耕地多功能间的协同效应,提高耕地质量。
2019年02期 v.40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29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刘婉丽;乔观民;莫金文;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以土地景观的变迁分析为切入点是研究城市化的基本手段。本文从微观的区域尺度入手,以宁波镇海区庄市街道为研究对象,基于GoogleEarth软件提供的2007年和2017年镇海区庄市街道卫星影像,对庄市街道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07年到2017年这10年的时间里耕地与林地的面积减少最多,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的土地面积大幅增加。土地变迁集中在庄市街道的中部与西北部。土地利用发生变迁的主导因素是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村民等行为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基础驱动力,良好的环境、区位条件对土地利用变迁具有推动作用,地价与房价的上升对土地利用变迁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
2019年02期 v.40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3K] [下载次数:35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闫文晓;
随着多规合一的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成为统筹城乡空间发展、土地利用、生态和水资源保护的系统性平台。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地质环境条件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应用的理论研究、应用实践和法制建设。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地质环境科学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学科交叉研究不够深入,现有的应用以面向问题的点状或线状工程地质应用为主,缺乏面向未来、服务规划的区域性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多为原则性条款,缺乏实施性的技术规范。提出多规合一背景下,应当加强为规划服务的地质工作的前瞻性,建立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长效机制,明确规划技术规范中地质环境条件的应用,促进地质环境条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从原则性指导成为操作层面的应用。
2019年02期 v.40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2K] [下载次数:32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朱保羽;马仁锋;袁雯;
城市特色空间是城市特色的载体,在城市文脉传承、特色彰显、品质提升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并提出了城市特色空间的概念、属性和分类分级体系,并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采用ArcGIS10.2分析其城市特色空间的地域格局。结果表明:镇海区特色空间整体分布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格局,主要集中在蟹浦—骆驼新城区—招宝山老城区,并构成了弦月带状;镇海自然景观类特色空间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历史文化类、现代都市类特色空间呈显著集聚特征;镇海区的城市特色空间综合呈现三大核心片区,其中招宝山海防文化片区是镇海文脉所在。镇海区城市特色空间提升应强化三片区内部结构与周边风貌协调性,以及适度营造与修复提升居民参与地方文化小品设计等。
2019年02期 v.40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0K] [下载次数:21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唐贤君;蒋一鸣;何新建;王超;赵洪;
本文在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内新识别出了具背斜形态、似花状断裂组合的"背斜—似花状构造"。在构造特征上,其在西部斜坡带中北段次洼带内自南向北呈左阶雁列式展布,定型于平湖组沉积末期的玉泉运动。在构造成因上,其形成于多幕断陷控制下的叠加改造环境,其中背斜形态受控于断陷背景下的基底断块掀斜翘倾,似花状断裂组合受控于晚幕断陷伸展方向转变引起的局部扭动。断陷阶段持续张扭,断陷末期短暂压扭复合叠加最终控制了构造整体形态。在油气地质意义上,背斜—似花状构造圈闭条件相对优良,构造发育区带在烃源岩、储盖、输导和成藏匹配方面条件较为优越,具备较好的勘探潜力。
2019年02期 v.40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3K] [下载次数:46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杨海飞;张志林;李伯昌;
本文通过搜集长江口—杭州湾水域23个测点,2011年洪、枯季大潮悬沙浓度数据,研究了该区域的悬沙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口—杭州湾的悬沙浓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北支大于南支,南支拦门沙区域大于南支上段,杭州湾区域则整体上大于长江口区域;长江口-杭州湾区域悬沙浓度自内向外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长江口—杭州湾泥沙虽基本来自长江径流输沙,但水体的悬沙浓度更多地受海洋动力作用控制,泥沙的再悬浮作用对水体含沙量的补充决定了该区域悬沙浓度的空间分布,故该区域的悬沙浓度主要表现为海洋性。
2019年02期 v.40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8K] [下载次数:27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王双;严学新;揭江;罗炜宇;王红珊;杨天亮;吴建中;
珠三角平原区地面沉降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潜在危害巨大,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地面沉降成因机理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全面搜集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及岩土工程勘察与土工试验资料,统计了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分布特征,分析了软土厚度与地面沉降速率关系,建立了回归方程,表明该区地面沉降与软土分布密切相关,且软土厚度与沉降速率呈幂函数关系。其可为珠三角平原区地面沉降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2019年02期 v.4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9K] [下载次数:36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战庆;王昕;丁佳荣;鲍俊林;王张华;史玉金;曾正强;
利用三角洲平原河网水系丰富的历史遗存,重建过去人类水利活动面貌与水文环境变迁,有利于揭示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演变的响应或改造,是长江三角洲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利用上海市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区所获钻孔进行全新世古环境演变过程分析,并基于254个工程地质钻孔资料恢复了遗址附近约25 km2的全新世晚期水系图,以揭示水闸遗址所在河道及周边水网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气候海平面控制下的三角洲进积是志丹苑水闸废弃的根本原因。志丹苑水闸遗址所在古河道是潮滩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三角洲平原感潮河流,属古吴淞江支流;水闸所在位置河床明显束窄,且上、下游存在显著坡降,推测水闸下游有过人工疏浚。古水系图还显示了长江三角洲平原典型的"横塘纵浦"水网格局,其中横塘深度普遍大于纵浦,这种特征与其各自的成因密切相关,即横塘多源自潮沟、纵浦则是滩涂淤涨速度快慢更替形成的微地貌。
2019年02期 v.40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4K] [下载次数:22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才文韬;王小清;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目前的开发过程仅对技术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未对资源利用规划引导提出具体的途径与要求。本文基于浅层地热能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研究上海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过程,实现分区引导、分级利用,提出了从资源调查、分区规划、分级引导、技术指导的浅层地热能全过程管理方法,并以上海市松江区和金山区为例进行了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区域性划分,对松江区石湖荡镇进行了分级评价。
2019年02期 v.40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8K] [下载次数:23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苗涛;吴可钦;付建芳;
基于模糊集理论构建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体系五级隶属函数模型,并结合德尔菲法和双权重法建立综合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权重模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对比现在流行的简单对比评价方法,分析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改进体系的特点和优势。本文提出的改进模型主要适用于各个参评因素超标情况接近且不存在单因素否决,可以体现不同参评因子对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综合影响的评价项目。
2019年02期 v.40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5K] [下载次数:20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