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土资源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会议综述

  • 国际地面沉降与城市安全研究动态——第一届国际城市地质学术研讨会综述

    杨天亮;许言;

    "第一届国际城市地质学术研讨会"2017年4月在上海召开,国内外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本届会议主题为"地面沉降与城市安全",聚焦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突出环境地质问题。结合本次会议的大会报告和研讨内容,综述国内外地面沉降防治与城市安全保障的研究动态及关注焦点,为国内外地面沉降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2017年02期 v.3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56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简讯公告

  • “第一届国际城市地质学术研讨会”图片报导

    <正>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指导,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主办,国土资源部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上海地面沉降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一届国际城市地质学术研讨会"2017年4月10-12日在上海成功举办,本届会议的主题为"地面沉降与城市安全"。

    2017年02期 v.38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4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中国地质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通知暨城市地质科技创新研讨会分会场征稿启事

    <正>"中国地质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将于2017年10月10日至1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助力绿色经济发展"。会议将安排大会学术报告、分会场学术交流、野外地质考察等议程,邀请知名地质学家就当前地学前沿、热点、难点议题作大会学术报告,同时设立27个分会场开展学术交流。会议于10月9日(周一)报到,10月10日为主会场学术报告,11~12日为分会场会议。

    2017年02期 v.38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地面沉降防治

  • 考虑不可控因素下的地面沉降防治区划研究

    焦珣;王寒梅;杨天亮;方正;林金鑫;张欢;

    在上海微量沉降和城市设防极高要求的今后一段时期内,海平面上升、基底沉降、欠固结土沉降等不可控因素是地面沉降防治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文章从城市排涝角度研究估算了上海今后最大允许相对沉降量、各不可控因素引发的地面沉降量及有效地面沉降容量。以此为依据,在上海地面沉降三级管控分区的总体框架下,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2016-2040年地面沉降防治区划划分,并综合确定各分区地面沉降管控指标,可以为地面沉降防治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2017年02期 v.38 4-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1K]
    [下载次数:18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区域地面沉降对上海地铁隧道长期沉降的影响评估

    吴怀娜;顾伟华;沈水龙;

    本文将上海地铁隧道监测值与上海地面沉降对比,揭示两者之间相关性及其差异。通过对地铁车站沉降规律的分析,提出了以地铁车站作为隧道深度范围的分层沉降标的分析方法,并采用插值样条曲线拟合隧道沿线下方的地层压缩量,从而确定地面沉降引起的隧道沉降量。基于上述方法对上海地铁一二号线由地面沉降及其它因素引起的地铁沉降量进行区分。结果表明2010年上海地铁一二号线各区间隧道的最大累积沉降量中区域地面沉降的影响占60%左右。

    2017年02期 v.38 9-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9K]
    [下载次数:54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北京地面沉降发展新趋势初步分析

    罗勇;

    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多年获取的大量监测研究成果,对北京市地面沉降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和研究了沉降发展出现的新趋势。通过研究认为:北京市地面沉降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随着降水量的变化和南水的持续供应,以及地面沉降防治措施的逐渐落实,北京市地下水开采逐步开始减少,地面沉降速率出现阶段性拐点,区域沉降速率和中心沉降速率均出现减缓趋势,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总体减缓。但是,随着沉降的持续发展和区域间不均匀性的进一步增加,北京市地面沉降带来的问题会在未来较长的时期持续存在。

    2017年02期 v.38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1K]
    [下载次数:39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基于长期监测的天津市地面沉降影响分析

    罗立红;白晋娬;吕潇文;邵兴;

    根据天津1950年以来的研究成果,结合长期监测资料,首次对天津地面沉降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本次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组成不同,即使开采同一层位地下水其引起的沉降变形量差异较大,这给地面沉降量化分析增加了难度。本次主要依据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布,对天津市地面沉降影响因素进行分区,根据近5年来沉降速率均值又进一步分了亚区;以D2亚区为例,分析了地面沉降影响因素比例,其中500m以浅地下水及500m以深流体开采比例均较大,因此在控制该区地面沉降发展时可以对500m以浅及500m以深流体开采分别建立监管体系。

    2017年02期 v.38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5K]
    [下载次数:25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广州市软土地面沉降特征分析

    余革淼;李德洲;屈尚侠;

    随着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广泛分布有较厚软土的南沙区,未来的开发建设和发展过程将面临着软土地面沉降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广州市软土分布范围及特性,分析了广州市地面沉降特征,并统计了南沙区15个地面沉降监测点五年来的初步监测结果,展望了未来广州市软土地面沉降调查和长期监测成效的预期。

    2017年02期 v.38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3K]
    [下载次数:26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天津市地面沉降监测技术应用及发展建议

    吕潇文;宋利;邵兴;罗建忠;

    地面沉降监测是防治研究工作的基础,适当的监测方案可以及时准确反映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发育情况。本文介绍了天津市地面沉降监测三十多年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对水准测量、GPS监测、In SAR监测和分层标等监测手段进行对比论述,分析其适用性,并对地面沉降监测工作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为其他地面沉降灾害发育地区选取合理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案提供参考。

    2017年02期 v.38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5K]
    [下载次数:45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 上海地面沉降监测技术应用实践

    许言;杨天亮;焦珣;吴建中;

    地面沉降是全世界平原地区最主要和最突出的地质灾害之一,直接威胁着城市生态环境和重大基础设施安全,而沉降监测是地面沉降灾害防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上海经过五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本文分析了国际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总结了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概况与新技术的应用,分析了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为国内外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

    2017年02期 v.38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下载次数:56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 北京宋庄地裂缝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赵龙;刘久荣;王荣;沙特;邢一飞;罗勇;田苗壮;孔祥如;齐鸣欢;王新惠;李玉梅;

    宋庄地裂缝是北京地区新发现的一条地裂缝,近年来宋庄地裂缝快速发育,已经造成了沿线多个村庄的房屋及路面破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因此,需要调查了解地裂缝展布特征和分布情况,分析形成原因,进而才能提出减缓地裂缝灾害的合理措施,保证地裂缝沿线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采用地下水分层监测、水准测量技术结合地球物理探测、钻探技术,对宋庄地裂缝展开详细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宋庄地裂缝展布北东方向,长度约8.7km。宋庄地裂缝发育受区域地质构造、第四系沉积层厚度控制,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引起地裂缝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

    2017年02期 v.38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5K]
    [下载次数:30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地下空间开发

  • 上海市地下空间地质结构及其开发适应性

    王建秀;刘月圆;刘笑天;史玉金;杨天亮;陈勇;陈大平;

    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地质环境问题在开发中不可忽视。针对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地质灾害,以上海为例,利用Sufer和CAD软件建模计算上海地层分布,对不同开发深度进行地质结构分析,得到地下空间开发敏感层土层分布。根据不同深度土层特性,地下建构筑物特点以及开发过程中地层的相互影响,进一步得到不同深度不同区域易发地质灾害类型,从而提出地下空间开发的建设性意见。

    2017年02期 v.38 39-4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4K]
    [下载次数:39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嘉兴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为例

    方寅琛;龚日祥;李三凤;潘声勇;顾明光;黄卫平;

    系统介绍了嘉兴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新思路,重点对评价流程的实现及在政府规划管理中的应用进行阐述,特别是对如何利用三维地质模型进行评价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2017年02期 v.38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8K]
    [下载次数:76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环境水文地质

  • 鄱阳湖滨湖区浅层地下水镉元素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钟秋娟;肖兴;汪凡;谢振东;

    通过对鄱阳湖滨湖区浅层地下水1104个样品分析,查明浅层地下水中Cd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鄱阳湖滨湖区浅层地下水中Cd元素含量在未检出~39.6μg/L之间,均值为0.14μg/L。浅层地下水Cd元素含量存在南高北低的现象,在北部德安—都昌一带存在Cd的低地球化学背景区,而在南部丰城—进贤—乐平一线呈现Cd的高地球化学背景带,此外沿赣江、信江和饶河河谷区以及五河入湖三角洲松散堆积物区出现了浅层地下水的Cd富集。鄱阳湖滨湖区Cd元素的富集与地质背景环境、Cd元素的元素习性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均有一定的关系。

    2017年02期 v.38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6K]
    [下载次数:14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长江流域水库泥沙过滤器效应对溶解硅的滞留行为

    李懿淼;李茂田;艾威;刘晓强;赵宝成;

    近几十年来,长江入海溶解硅(DSi)通量显著下降,对河口和近海藻类及赤潮灾害产生深远影响。传统认为水库"生物过滤器"效应是DSi下降的主因,但研究表明"生物过滤器"对DSi的滞留量远小于实际观测的减少量。本文将长江流域大型水库按照滞留时间分成四类,并选取柘溪水库、柘林水库、花凉亭水库、鸭河口水库作为四类典型代表,利用现场采取的表层沉积样,系统研究水库"泥沙过滤器"对DSi的滞留效应。结果表明:四类水库单位泥沙对DSi的滞留率为0.25‰(平均解吸减少率0.11‰+平均吸附率0.14‰);四类水库因泥沙沉降对DSi的总滞留量范围为97~625t/yr,平均为259t/yr;全流域162座大型水库因泥沙沉降对DSi的滞留量合计为16.88×104t/yr,占流域年入海通量减少量的9.12%。

    2017年02期 v.38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4K]
    [下载次数:18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宁波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朱宇婕;李加林;冯陈晨;

    海岸带具备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分布与活动。宁波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港口城市。近年来,随着政府和投资者的开发,宁波市海岸带景观格局的变化正在加速。本文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对宁波市沿海乡镇街道景观格局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变化以耕地、林地、海域的减少及其他景观类型的增加为主要特征,尤其是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养殖用地有大幅增加;景观类型的转移变动较大;研究期间,景观的转移概率和面积变化速度呈上升趋势;景观格局的变化受自然和人文因子共同驱动,并呈现人文驱动不断增强的趋势。

    2017年02期 v.38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3K]
    [下载次数:28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土地政策研究

  • 园区低效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创新与措施建议

    代兵;何芳;徐小峰;李文颖;沈路平;

    我国产业园区呈现出的重扩张轻挖潜、重规模轻效率、重引资轻规划等问题,导致土地资源紧缺与低效利用矛盾突出,低效用地退出的制度供给亟待创新。本文在全面分析低效工业用地退出类型与路径基础上,基于园区低效用地的退出实践,剖析了低效工业用地不同退出路径下的制度供求冲突;提出了低效工业用地退出的机制与措施建议。

    2017年02期 v.38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9K]
    [下载次数:106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 国内外农地流转的社会风险及治理研究综述

    牛星;吴冠岑;

    农地流转中社会风险的防范至关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农地流转社会风险识别及治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详细梳理。结果表明:国外学者侧重于土地市场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农村土地租赁市场这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对于我国农村土地市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内学者立足于本国实际,对我国农地流转的风险识别及治理方面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对于农地流转的"社会风险",国内外学者都没有开展针对性研究,有待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2017年02期 v.38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1K]
    [下载次数:49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上海市国有建设用地价格体系信息发布机制研究

    张玮;

    国有建设用地价格体系是地价管理工作的核心。本文综述了当前我国地价体系信息发布基本情况,分析了上海市国有建设用地价格体系信息发布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本市国有建设用地价格体系信息发布机制的相关建议,以期为上海市提高地价管理工作水平服务。

    2017年02期 v.38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5K]
    [下载次数:18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价格机制研究

    牟晓庆;李秀霞;

    国家关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政策逐渐明晰,但作为政策的试行阶段,有关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价格机制研究却相对较少。文章选取了吉林省四平市典型农村地区的样本进行深度调查,运用遥感和Arc GIS10.2软件以及统计年鉴获取相关数据,采用特征价格模型,从区位、市场、权能、政策、经济等方面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价格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确定价格体系提供参考。

    2017年02期 v.38 73-7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0K]
    [下载次数:49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 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模式构建研究

    唐学琼;雷德;

    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提升城镇建设工作质量的重点,依据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特点和工作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质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形式,起到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效果。

    2017年02期 v.38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下载次数:10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土地利用评价

  • 土地二调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成果及应用前景分析

    许实;赵爱栋;吴一恒;曾巍;唐亮;马贤磊;

    国土资源部于2014年启动了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查清二次调查中位于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控制范围内和受土地沙化荒漠化等因素影响的"不稳定耕地"并实现落地上图。本文从调查评价对象、作业模式、程序与方法、质量保障等方面介绍了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的技术特点,结合调查数据成果详细分析了全国"不稳定耕地"的规模、类型、质量等级、利用状况等基本特征及区域分异,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本次调查成果的应用前景。

    2017年02期 v.38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2K]
    [下载次数:33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基于LESA体系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研究——以上海为例

    邵一希;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既要考虑耕地的自然质量条件,又要考虑经济、社会、生态、规划等因素,开展立地条件评价已经成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重要技术支撑。本研究以上海市为例,运用LESA体系(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构建由正向因子和反向因子共同组成的多因素因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手段进行基本农田立地条件评价分析。结果表明,LESA体系综合评价能够充分考虑区域的差异性,全面体现各类因素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能够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较综合全面的决策参考。

    2017年02期 v.38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7K]
    [下载次数:21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生态文明视角下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罗经纬;崔许锋;

    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进行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并应用障碍度诊断模型对开发区用地效益障碍因素的诊断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效益水平分值为0.92、土地利用强度为0.86、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为0.89、生态绿化程度为0.81;空间因素障碍度为0.02、经济因素障碍度为0.05、生态因素障碍度为0.03。从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经济绩效上看有较大的优势,但在生态效益环境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的余地;从障碍度等级分布上看,可以发现开发区主导障碍因素为经济因素,生态因素次之。

    2017年02期 v.38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下载次数:409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22 ]
  • 湘潭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理想值探讨

    易浪;

    以湘潭市区域建设用地为例,在参考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的基础上,构建湘潭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针对当前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研究不足的实际情况,采用规划目标值法、发展趋势分析法等方法确定湘潭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各指标理想值;通过了解湘潭市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多种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理想值,有利于减少主观因素造成的干扰。该方法能准确反映湘潭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和引导性。

    2017年02期 v.38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17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