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庆华;董岩翔;宋明义;刘军保;黄春雷;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与农用地分等是土地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质量调查成果可为各级政府开展土地数量、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本文在对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农用地分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嘉善县和慈溪市为例,探讨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结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整合方法,对比研究叠加法和因素法的原理与方法、整合效果以及存在的优缺点。研究认为;因素法重新构建评价体系,较为系统全面,但现实中难以做到;而叠加法保持各自成果的独立性,虽不够系统,但操作简便易行,是现阶段两种成果整合在方法上的最佳选择。
2011年04期 v.32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1K] [下载次数:38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 王加恩;朱碧波;江迎飞;康占军;沈晓春;来红;徐锡虎;
通过嘉善全县域4点/km2密度的表层土壤调查采样调查,取得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背景值,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土壤养分质量和环境质量评价。统计分析表明:全县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空间变异小;土壤养分元素中,有机质、氮、钾总体丰富,磷在该县东南部丰富、西北部缺乏,钼在较多地区缺乏,铁、锰、铜、锌均属丰富,硼为中等含量,有效性钙、有效镁含量丰富,有效态硫、有效硅绝大部分为丰富区;表层土壤的环境质量总体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区零星分布。
2011年04期 v.32 26-3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9K] [下载次数:19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邵一希;李满春;施玉麒;谭露;廖琦;
本文以浙江省桐庐县为研究区,在CLUE-S模型空间分析模块的回归建模中,考虑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不稳定性,用GWR Logistic模型取代全局最小二乘法(OLS)Logistic回归模型来建立土地利用格局与其驱动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实现了对CLUE-S模型的改进,并进行土地利用格局模拟的实证研究与模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运用GWR Logistic对CLUE-S模型进行改进,不但可以获得更高的模拟准确率,而且可以获得各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同时,运用改进的模型定量地分析影响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制,进行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模拟,预测土地利用未来变化的趋势,可以为桐庐县及其类似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04期 v.32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6K] [下载次数:81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 鲍海君;徐保根;冯科;薛继斌;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划分是农用地分等的前提和基础,其划分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农用地分等能否顺利进行,但现有研究方法难以全面反映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差异性及其性质的可变性。依据浙江省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差异,将其划分为六大区域,并选择性地构建了不同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划分的因素指标(基础肥力、土壤质地、有机质、耕层厚度、灌溉、排涝、pH、地下水位、坡度等)和评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基于可拓理论建立了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划分的可拓评价模型,并运用模型对水稻、小麦和油菜作物分别进行可拓评价及多作物综合分等,最终得到浙江省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结果。研究表明,可拓评价方法能反映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的动态性和可变性,使评价更为精细化和客观化,结果更符合浙江省农用地实际情况。
2011年04期 v.32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5K] [下载次数:20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王久华;
山东是我国金刚石资源的重要产地,分析了成矿分布规律及结晶学特征。原生矿体产出于金伯利岩体中,具成带成群特点;次生矿赋存于粗碎屑沉积岩中及河流阶地的松散砂矿层中。金刚石由单晶平面晶体、溶解形态的曲面晶体、再生形态的带壳晶体等组成,以浅色为主,尤以盛产彩色金刚石为特色。
2011年04期 v.32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1K] [下载次数:27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郑磊;李晓;赵宝成;何中发;
上海地区第四纪以来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地层和沉积环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本文利用松江地区第四纪钻孔的测年、有孔虫、孢粉等测试资料,研究阐述了过渡沉积区地层发育和沉积环境特征,为地层厘定及全面认识上海地区第四纪地质演化规律提供依据,并为地层的区域对比研究提供参考。
2011年04期 v.32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2K] [下载次数:30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孙莉;
上海湖沼平原和滨海平原地貌类型划分应遵从地貌特征,为工程应用方便,可划分地貌亚区。地貌分界线上典型的地质剖面,为湖沼平原第一硬土层与滨海平原暗绿色硬土层属于同一地质时代提供了直接证据。由于古河道、台地等古地貌特征,造就了不同地貌及地貌亚区之间地层差异。
2011年04期 v.32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7K] [下载次数:30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高彦斌;李赫;张阿晋;
针对上海地区淤泥质粘土的原状土样(具有凝聚型结构)和重塑土样(具有分散型结构)进行一维压缩试验,探讨结构性对上海淤泥质软土次压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分散型结构重塑土的压缩指数Cc、次压缩系数Ca以及Cα/Cc为定值,并不随固结压力的变化而产生明显变化;但原状土在达到结构屈服强度时,由凝聚型结构向分散型结构转化,并造成Cc、Cα以及Cα/Cc值迅速增大直至峰值,再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另外,结构上的大幅调整造成了原状土e-lgt曲线的反S特征不明显。
2011年04期 v.32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8K] [下载次数:23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 李辉利;陈建峰;王莉;
劈裂注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注浆方法,理论研究落后于实际应用。基于颗粒流理论中的流固耦合原理,对上海淤泥质软粘土劈裂注浆过程进行了颗粒流模拟研究,从细观角度研究了土体劈裂过程中裂隙的形态以及土体孔隙率、应力变化,并与相关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运用颗粒流理论及程序研究土体注浆劈裂问题是可行的,且在可视化角度上具有很好的优势,可以直接观察到土体劈裂产生及发展的全过程。
2011年04期 v.32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5K] [下载次数:29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陈之毅;沈昊;
针对我国地下工程建设项目抗震安全性能设计和评估的需求,并基于目前缺少完善的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和专门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重点阐述了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地下工程数值模拟和分析时需要特别关注的三方面问题:计算范围、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和边界条件。着重分析了有限元网格的划分、土-结非线性接触问题和不同边界条件的适用性,以及这些建模条件对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影响。对基于数值手段开展地下工程抗震安全性能的计算、分析和评价,制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或规程,可提供有益参考。
2011年04期 v.32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9K] [下载次数:27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林皆敏;
以地质灾害实地调查成果为依据,总结了泉州市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的分布特征,在分析成因和风险基础上,立足地质灾害防治实践,重点针对农村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探讨了具体防治对策。
2011年04期 v.32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3K] [下载次数:9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王翠玲;
基于城市环境岩土的不确定性,以上海地基土分布特性为分析重点,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岩土体不确定性及其风险评估方法。
2011年04期 v.32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0K] [下载次数:17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马骏;
城市道路工程中车辆行驶引起的振动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介绍一种砂袋垫层道路隔振方法。通过在道路路基中设置砂袋垫层,减少道路行车振动对沿边建筑物等的环境影响。并介绍了土袋垫层地基处理技术在国外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2011年04期 v.32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8K] [下载次数:7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