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澎涛;王尧舜;
上海地区上侏罗统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系广泛发育,其空间分布与区域性断裂构造、火山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岩性特征与浙西的上侏罗统颇为一致,同时又兼有浙东的特点;上白垩统—古新统为断陷红色盆地沉积,主要分布在安角断凹和北桥断凹,剖面连续,化石丰富,厚度巨大。
1988年01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8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吴惠兰;
上海地区已发现各类侵入岩体38个。岩体的分布明显地受北东向,北北东向区域构造和火山构造的控制。现已划分出前晋宁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三大侵入期,以燕山期侵入活动最为强烈。岩类有基性岩、中基性岩、中性岩、中酸性、岩酸性岩等。
1988年01期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高灯亮;
本文根据应变测量与剪切热场分析计算结果,论证了闽东南沿海漳浦—东山—带的基本构造特征,指出:漳浦—东山构造带是一条大型“平移剪切缝合带”,附贴于其东侧的“杜浔—古雷地体”,为一“剪切平移地体”。
1988年01期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朱金海;赵成宪;徐惠亮;
本文主要介绍软上地基上大面积水池的沉降观测,根据水池各部位不同沉降情况提出分析意见,包括对软土地基上水池沉降计算一系列问题的考虑。
1988年01期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6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乌孟庄;韩承建;
用微机处理可以避免多次试算麻烦,迅速可靠地得到前期固结压力Pc值。目前常用的是插值拟合法。当试验数据分布较不规则时,应用该法比较繁琐。本文推荐的用非线性原理确定Pc值的微机处理方法,能较好地处理曲线畸变问题。经初步试用,方法是有效的。
1988年01期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4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包曼芳;
控制上海地面沉降措施是压缩地下水开采量、人工回灌及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工回灌对地下水水质仅有点状污染,而对区域地下水水质基本无影响。
1988年0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1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陈杰家;
本文针对地面沉降研究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以多个指标刻画地面沉降背景,通过不同的地面沉降背景建立起不同的地面沉降“模型”,应用模糊集论的模糊相似选择原理去评判某一特定地面沉降背景下的“未知模型”“最相似于”哪一个“已知模型”,从而借助这一“已知摸型”的经验去推断“未知模型”的地面沉降结果(比单位变形量)本文通过实例计算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1988年01期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2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李德言;
本文通过作者的工作实践,指出不良结构面倾向与坡度,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人类工程活动、冰冻、风化等是引起岩质地区滑坡的诸因素。
1988年01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曹克清;
1907年德帕锐她立的“德帕锐定律”,其内容是:“在古生物的每一个小的分支中“,都是从小的体型开始,以后体型逐渐增大,最后达到最大体型。当它们达到最大体型的阶段,这一分支就绝灭了。”1965年,经裴文中研究,该定律修订成:“在古生物的每一个小的分支中,都是从小的体型开始,以后体型逐渐增大。当达到最大体型后又缩小。在缩小的过程中,这一分支开始绝灭”。根据作者的化石标本,糜鹿最大个体可延续到商周时期。尔后,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片土地被耕耘,迫使麋鹿向中国东南平原迁徙。由于不能抵御敌害的攻击,它们被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生活,其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相应地个体也变小,最后灭绝。作者认为裴文中的修订与德帕锐的建立同等重要,作者建议将“德帕锐定律”改名为“德帕锐—裴文中定律”。
1988年01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正> ~~
1988年01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