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树盛;余纪扬;吴惠兰;蒋荣华;
<正> 一、前言上海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之口,连郊区十个县,总面积约六千一百多平方公里。除其西南的松江、青浦与金山等县有几个零星小丘外,其余全为大面积第四系覆盖。第四系西南薄而东北厚,一般从100余米至300余米,个别地段厚达400米以上。本区的地质找矿工作,从58年开始,当时为找石油与天然气,使用钻探与物探,从而首次获得少量覆盖层厚度、基岩性质与物探重磁异常等初步资料。以后,随着工作的深入,尤其是通过许多磁异常验证,对境内的基岩地层、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与矿化现象等有了进一步认识。至71年通过全区1/2.5万航磁详测,发现异常141处,以后的找矿工作基本上是环绕验证这些异常进行的。72年6月在验证金山县某一航磁异常时,发现铜铁矿,突破区域见矿关。迄今全区已验证二
1981年04期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10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葛炳生;
<正> 本文所及范围是上海及邻近地区,具体是指N30°00′~32°40′,E120°00′~122°30′。在这个地区,地震活动的特点是强度小,频度低、震源浅。据不完全的初步统计,从公元八三二年开始~一八九九年止,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记载,M_s≥4(3/4)级的地震有二十次,最长的时间间隔是五百七十六年,最短的时间间隔是一年中发生三次。平均五十三年发生一次M_s≥4(3/4)级的地震。M_s=4.0~4(1/2)级的地震有42次,平均十七年发生一次,M_s=3.0~3(3/4)级的地震有一百五十三次,M_s<3.0级的地震有六十五次。从一九○○年开始到一九八○年底截止,本区M_s≥4(3/4)级的地震仅2次,已均四十年发生一次,M_s=4.0~4(1/2)级的地震有5次,平均十一点五年发生一次,M_s=3.0~3(3/4)级的地震共发生22次,M_s<3.0级的地震共计发生93次。本区内没有发生过M_s≥6.0级的地震,最大震级为M_s=5(1/2)级,最大烈度为七度。这
1981年04期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冯铭璋;奚建国;
<正>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上海市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发展迅速,工程地质钻孔的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进展。从而发现了一些以往占探工作中所未见到的工程地质现象,为正确评价勘探区工程地质条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埋藏于地下的“古河道边岸滑坡”的发现,即是其中一例。以往大量地质资料都充分说明,上海第四系土层的正常产状平缓,而滑坡土体土层的层理产状,则表现为近于直立的高角度异常产状。今就所见到的一些“古河道边岸滑坡”现象介绍如下: 一、崇明县南门港南水道钻孔: 图1为原状土样的横断面。左侧小部份为褐黄色亚粘土(almQ_4~3)。右侧大部分为灰色粘土(mQ_4~2)有较多的砂性土夹层,亮色调为粘土,灰色调含砂量较多,较粗糙的为砂性土夹层,土层呈“千层饼状”结构,二者呈不整合接触,可能反映沉积间断的存在。由图1可见
1981年04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王昌武;
<正> 粒度分析试验中,通常采用筛析法(用于粒径>0.063mm的颗粒)。和吸管法(用于粒径<0.063mm的颗粒)。这种方法虽然始于三十年代,但目前在我国的海洋调查规范中,仍被定为粒度分析的标准方法。最近几年,我局在南黄海海区采集了不少表层及柱状底质样,并对这些样品作了化学、矿物、光谱、粒度等有关项目的分析。而在用吸管法作粒度成份测定时,从现有的资料中,我们发现:当颗粒直径以0.063mm~0.016mm为主时,测示结果有时会出现偏低情况,而当颗粒直径以<0.004mm为主时,测示结果有时会出现偏高情况(分别见表1和表2)。对于出现这两种情况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合理的见解。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对有关单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981年04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8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任福尧;姚邦基;
<正> 地下水温度是地下水动态在时间和空间上状态变化的参数之一。它与采、补条件及各种天然和人为因素对动态的影响有关。研究灌、采条件下地下水温度动态,对进一步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稳定地面沉降和利用含水层储能、调节和扩大能源的利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灌采条件下地下水温度的纵向变化规律和冬灌井与夏灌井互不干扰的最小井距。所得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相符。从而为设计合理井距和提高储能效果提供依据。
1981年04期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7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张景辉;孙曙光;
<正> 上海市区大量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水头下降是导至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为此水头预报及限制在一定水头条件下的最大可能开采量,将是控制地面沉降工作的一个主要课题。在有动态资料的老水源地,选用地下水非稳定运动方程的基本解——源函数,进行简化,近似,从而得到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进行较大面积的中长期的水头预报。经对上海市区第二、三承压含水层的几年试算,证明模型是合理的,可行的。此外还利用此模型对第二承压含水层的开采井的合理布局也进行了计算。在控制地面沉降的条件下也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1981年04期 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6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谢凯耀;孙曙光;
<正> 一、标点分层变形量预测预报的目的及现状地面沉降预测预报工作的目的就是运用从生产实际、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把土层变形的客观现象归结为反映在一定采、灌条件下承压水头变化所引起土层变形规律的物理模型,从而推导出地下水采、灌水量、承压水头与土层变形量的数学关系,以此为基础从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出发而确定在“控沉”(注)这一特定条件下的最佳合理采、灌地下水方案。有了正确的“控沉”数学模型就可以给采取更有效的“控沉”措施及采用数学模拟提供依据和可能。从对地面沉降预测预报的要求而言,是希望预报不同采、灌水量条件下各地面测点的变形趋势,由于各方面的实际困难,作为地面沉降预测预报的第一步,目前还只能提供在一定采、灌地下水条件下,标点附近含水层承压水头和土层变形量的预测预报值。
1981年04期 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2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唐国兴;
<正> 为了对地面沉降和地壳垂直形变进行研究,上海市地质处测量队曾对上海市一、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进行了估算。由于工作量比较大,因此后来改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关于各种计算的结果已经作了总结。本文仅介绍在用电子机算机进行水准测量平差计算时的一些方法,对从事测量计算工作的同志,可能有所帮助。由于该项工作是在1974年完成的,而当时计算机的使用还不大普遍,加上作者对测量技术的无知,所以在程序设计时一些方法还是非常粗糙的。根据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数学方法,对于大型测量网的数据信息安排还有更科学的方法以解决计算存量和速度方面的一些问题。
1981年04期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42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韩庆德;
<正> 前言上海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量汲取地下水加速土层固结压密而形成的一种地质现象。历年水准资料记载:市区地面从1921年至1965年间已连续沉降1.76米,沉降中心2.63米。但在地面沉降初期(1921至1956年)却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根据当时的量测技术和水准精度,曾围绕着上海地基是否下沉问题展开过三年(1954至1957年)之久的学术讨论。1939年J.B.华特生的论文和历史水准精度评定,成了推断地面是否发生沉降的依据。以后,随着工业的发展,用水量急骤增加,地面沉降也日趣严重。1957年至1961年间,市区沉降549毫米,普陀沉降中心1,149毫米,500毫米沉降而积66.1平方公里。地面沉降量已远超出测
1981年04期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庄翔麟;陈臻善;
<正> 前言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地面沉降”已经成了一种城市生活中的“公害”,受到了人们的注意,并正在探讨其形成的机理,研究勘察其动态的手段和选择有效的控制方法。显然“地面沉降”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多学科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课题。测量工作,特别是精密水准测量工作,已是目前勘察“地面沉降”动态的重要手段之一。“地面沉降”这一现象,一般是先从水准点的标高不断下降中发现。这些点高程的变化基本上代表了点位所在地面的动态。把这些浮动的水准点与远离沉降地区的固定的水准点连测就可以测定浮动点的升降。通过不同时期进行的观测,比较这些水准点的标高可以获得这些水准点的升降量与升降速率,和升降区域的范围。选择适当的间隔,定期重复进行水准测量,就可以掌握勘察地区的地面升降动态。
1981年04期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3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正> 接《上海地质》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学会活动简讯〉以来,我会开展了以下各项活动。五、会议消息一九八一年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上海分营,由上海市科协、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地质学会和上海市地质处等五个单位联合举办。由高孝冲(市科协副主席)、吕型伟(市教育局副局长)、万学远(共青团市委副书记)担任顾问,顾颖(市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市地质处处长)担任营长,陈步君(共青团市委学校部长),唐长道(市少科站负
1981年04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