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土资源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专家访谈

  • 现代地球科学研究测控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研究员接受本刊专访

    2012年8月8日上午,本刊编委、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方正教授,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环境监测站技术负责熊福文高级工程师,本刊编辑部主任、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龚士良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拜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研究员,并代表《上海国土资源》期刊进行了专题访谈。叶院士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上海城市地质工作及为城市发展作出的贡献;介绍了空间测控技术的最新进展,指出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应用具有自身特色,在数字地球的建设中扎实推进且富有成效;希望上海继续重视城市环境地质工作,并由陆地向海域发展;建议地面沉降监测可借鉴更精确的LIDAR技术,同时选择代表性基准点进入全球联网,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全球合作。

    2012年03期 v.3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3 ] |[阅读次数:97 ] |[引用频次:3 ]
  •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研究员学术成就概要

    周瑞仙;

    <正>叶叔华院士,女,天文学家,1927年6月生于广州,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学部委员),198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外籍会员。曾任上海天文台台长、

    2012年03期 v.33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9 ] |[阅读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简讯公告

  • 《上海国土资源》被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

    本刊编辑部;

    <正>2012年5月22日,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全俄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институтнаучнойитехническойинформации,ВИНИТИ;All-Russia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VINITI)埃琳娜·雷亚夫斯卡娅(ЕленаРаевская,Elena Raevskaya)博士电子邮件告知,《上海国土资源》已被俄罗斯《文摘杂

    2012年03期 v.33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3 ] |[阅读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 《上海国土资源》进入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

    本刊编辑部;

    <正>《上海国土资源》已被台湾华艺数位股份有限公司"华艺线上图书馆"CEPS中文电子期刊资料库全文收录。"华艺线上图书馆"包括中文电子期刊、中文硕博士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论文集、中文电子书等文献资料,是台湾地区期刊收录量最多、使用对象最广的文献资料数据库。目前"中文电子期刊服

    2012年03期 v.33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 《上海国土资源》取得CODEN期刊国际代码

    本刊编辑部;

    <正>CODEN(Code Number)是由美国化学文摘社(CAS)为科技期刊等连续出版物分配的统一刊名缩写代码,为国际公认并具唯一性,广泛用于文献数据库和检索系统。CODEN由6位英文字母及数字码组成,其中前4位为基本码(通常为刊名缩写),第5位为查重码,第6位为校验码。隶属CAS的International CODEN Service是

    2012年03期 v.33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 《上海国土资源》刊文采用DOI国际标准编码

    本刊编辑部;

    <正>《上海国土资源》自本期开始,对所刊论文采用DOI编码。DOI为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简称,即数字对象唯一标识,是全球出版业广泛应用的网络资源标识系统,1998年由美国出版商协会(TheAssociation ofAmerican Publishers,简称AAP)发起建立的非盈利组

    2012年03期 v.33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 《上海国土资源》继续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本刊编辑部;

    <正>《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建立,本刊为其首批入选期刊,并一直被收录至今。2012~2017年度《上海国土资源》将被继续收录该数据库。

    2012年03期 v.33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监测技术

  • 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技术监测上海地面沉降

    廖明生;裴媛媛;王寒梅;方志雷;魏恋欢;

    在地下水开采以及工程建设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城市地面沉降问题突出。传统的地面沉降监测水准测量虽精度高,但点密度低、成本较高。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技术(PSInSAR)监测地面沉降,具有低成本、大面积和高精度特点。选用2003~2005、2007~2008、2008~2009年间覆盖上海城区的中等分辨率Envisat ASAR影像,获得上海不同时期沉降速率图。其中2003~2005和2007~2008年间的结果与水准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达到了毫米级精度。利用2008~2010年间获取的TerraSAR-X影像得到的沉降速率图还表明:基于序列高分辨率SAR数据不仅可以监测地面沉降,还可对大型单体建筑物及地铁等线状地物进行形变监测,证实了PSInSAR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潜力。

    2012年03期 v.33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854 ] |[阅读次数:111 ] |[引用频次:83 ]
  • 基于相位回归性分析的SAR差分干涉图大气延迟改正研究

    杨成生;张勤;曲菲霏;张静;

    大气效应尤其是大气水汽含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引起的雷达信号传播延迟,是重轨雷达干涉测量中难以消除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当缺乏外部水汽改正数据且仅有少量SAR数据无法进行时间序列方法大气分离情况的大气改正,可利用大气延迟相位与地形的回归性分析进行一定的大气延迟改正。本文针对回归性分析中特征点的选取提出了区间中位数选样方法,并利用Akaike信息准则对大气延迟相位与地形回归模型进行了评价。实验研究表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为InSAR中大气延迟改正提供了参考。

    2012年03期 v.33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191 ] |[阅读次数:80 ] |[引用频次:10 ]
  • 晋中盆地构造变形与地裂缝活动GPS监测分析

    瞿伟;张勤;王庆良;王利;张双成;

    基于"数字地震网络工程"2007~2010年GPS监测数据,获取了晋中盆地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并进一步利用椭球面块体应变模型研究了晋中盆地现今地壳应变场特征,据此分析了其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在关系,揭示了盆地内地质灾害多发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晋中盆地现今地壳整体朝南东向运动,在盆地中部清徐—太谷区域表现出明显的拉张运动;晋中盆地现今地壳应变场整体以NW-SE向拉张为主,其中清徐—太谷、介休是应变高值区也是地震、地裂缝灾害多发区,最大主张应变量达1.8×10-6/a,且区域拉张应变方向与地裂缝呈近似垂直关系,进一步证实了晋中盆地地裂缝的强构造属性。

    2012年03期 v.33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267 ] |[阅读次数:83 ] |[引用频次:9 ]

特别报导

国土资源论坛

  • 大都市特色的农村土地整治——上海模式

    郧文聚;杨晓艳;程锋;

    上海市土地整治通过建设设施良田和设施菜田、村庄改造、建立涉地信息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等,实现了合理配置和利用农用地资源、大幅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等社会综合实效,在助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具有大都市特色的农村土地整治模式。对上海市土地整治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差别化农村土地整治、占补平衡制度落实、农村特殊用地管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012年03期 v.33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948 ] |[阅读次数:125 ] |[引用频次:50 ]
  • 政府经营土地制度之弊及其改革途径

    黄小虎;

    政府经营土地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原因,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都曾发挥积极作用。随着历史演进,其弊端日益突出,已成为阻碍科学发展的一个制度障碍。改革政府经营土地制度现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具体措施可包括:改革集土地管理与土地经营于一身的行政体制,把土地经营职能从土地管理部门分解出去;部分放开,逐步过渡,直至完全开放城乡土地市场;停止各级政府的土地融资行为,并对已经形成的土地金融债务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支出,建立规范化的政府土地基金;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政府只有实施义务而无修改权力,促进转变发展方式。

    2012年03期 v.33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44 ] |[阅读次数:74 ] |[引用频次:18 ]
  • 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发展与创新

    何芳;

    我国土地制度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发生了巨大变革。本文从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土地市场管理制度、土地行政管理制度四个方面对我国土地制度体系进行系统化梳理,并就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创新制度发展的理论基础、发展过程、特征与作用进行分析;对这四个层面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发展方向和建议。

    2012年03期 v.33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581 ] |[阅读次数:102 ] |[引用频次:12 ]
  •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监管机制研究

    庄幼绯;刘庆祥;田毓康;唐备;常伟;周罗燕;姚礼豪;冯赓;王舒毅;刘啸峰;

    以当前强化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和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为背景,客观分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中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根据新的管理要求,针对土地合同履行,总结近年上海合同监管工作经验并借鉴其他省市做法,探索土地批后监管体制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2012年03期 v.33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44 ] |[阅读次数:79 ] |[引用频次:18 ]

环境地质

  • 深基坑减压降水引发的地面沉降效应分析

    杨天亮;

    上海地面沉降近年呈现出不均匀性特征,深基坑减压降水等工程活动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减压降水和地质环境监测结果,分析了深基坑工程的地面沉降效应。研究表明,减压降水是导致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浅层地下水回灌可作为地面沉降控制的有效措施,而基坑围护与工程降水一体化设计是未来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的重要方向。该研究成果可为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2012年03期 v.33 41-4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下载次数:242 ] |[阅读次数:109 ] |[引用频次:26 ]
  • 地基土中道路交通振动的衰减特性测试分析

    黄永进;

    通过对道路交通荷载下50m和80m深孔的现场振动测试,在时域和频域上分析了有车工况与无车工况下场地孔中位移随深度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峰值频率随深度增大而逐步减小,在40m左右深度,峰值衰减因子接近0.2,振动衰减已很明显;与弹性半空间瑞利波的衰减规律对比发现,水平向位移衰减较弹性半空间瑞利波衰减慢,但随着深度增大,衰减因子逐渐接近弹性半空间的瑞利波衰减曲线;垂直向位移衰减因子随着深度逐步减小,且比弹性半空间瑞利波衰减得快。

    2012年03期 v.33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152 ] |[阅读次数:86 ] |[引用频次:5 ]
  • 基于载荷试验的超长桩应力传递机理分析

    陈晖;

    基于上海某工程超长桩载荷试验成果,采用Boltzmann数学模型拟合了桩侧土和桩端土的荷载传递函数,进而采用有限杆单元法和荷载传函数分析了单桩荷载传递机理。结果显示,基于试桩成果拟合得到的Boltzmann荷载传递函数,可以较好的用于模拟单桩Q-S曲线及侧摩阻力发挥过程,由于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接近理想弹塑性的函数关系、桩身材料的非线性等因素,会导致模拟的单桩Q-S曲线与实测结果存在差异。

    2012年03期 v.33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105 ] |[阅读次数:92 ] |[引用频次:1 ]
  • 污染土的现场测试方法适用性评价

    许丽萍;解子军;李韬;

    污染土的现场测试手段包括钻探取样、地球物理勘探和多功能静力触探等,不同方法在测试速度、测试精度、测试成本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如何选择有效的测试手段,快速准确查明污染土的分布范围与物理力学性质,是国内土木工程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评价不同测试方法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2012年03期 v.33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246 ] |[阅读次数:86 ] |[引用频次:11 ]
  • 基于GIS的震后汶川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唐尧;杨武年;

    汶川8级地震造成当地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又给灾区规划重建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汶川震后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流域为单元,选用改进后的震后泥石流总流量计算公式,以泥石流物源总量与沟床比降为评价因子,建立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对57条潜在泥石流沟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实地调查及相关资料验证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具有较强实用性,可为汶川灾后重建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2012年03期 v.33 57-60+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336 ] |[阅读次数:78 ] |[引用频次:13 ]
  • 地面沉降监测一孔多用标技术关键与应用实效

    陈明忠;

    在系统总结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及应用成果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岩标兼地下水监测井和分层标兼地下水监测井的一孔多用标技术,并在上海两座地面沉降监测站中得到成功应用。论述了一孔多用标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和应用效果,总结了一孔多用标的技术优势和推广价值,以助于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进步与防治工作深化。

    2012年03期 v.33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249 ] |[阅读次数:110 ] |[引用频次:9 ]
  • 地下障碍物探测井中地震散射波成像数值模拟

    刘伍;曾来;司永峰;沈恩来;

    井中地震具有多波接收、高精度、高分辨率、能量传播距离短、接近探测目标、避开低速带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地震散射波是由地下三维不均匀体引起的地震波的变化,因此散射波成像特征与不均匀体分布情况密切相关。采用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法对城市地下不均匀体如桩基、深埋管道等的散射波成像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根据理论模拟给出了多种探测方式,并讨论了各方式的适用条件及应注意的问题。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地下障碍物探测提供了理论指导。

    2012年03期 v.33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159 ] |[阅读次数:90 ] |[引用频次:11 ]
  • 微动勘探方法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付微;徐佩芬;凌苏群;侍文;

    利用物探方法圈定含水破碎带和热储水层的区域分布,是地热勘查的有效手段。采用微动勘探技术,取得了某地块地热勘查视S波速度剖面,其中低速异常表征的破碎带判定为热储含水构造。结果表明,微动勘探方法对深部低速层的分辨能力较高,对破碎带等低速异常体探测效果良好,能有效圈定含水破碎带区域,有助于提高地热勘查精度,可为地热井位选址提供重要依据。

    2012年03期 v.33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699 ] |[阅读次数:95 ] |[引用频次:31 ]
  • 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地铁隧道沉降监测

    庄一兵;詹龙喜;许准;丁勇;

    光纤光栅技术(FBG)是工程安全监测的一项新技术,提出了该技术应用于地铁隧道安全监测的工作思路。通过某地铁隧道沉降监测实例,探讨了光纤光栅在监测地铁隧道沉降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光纤光栅拥有相同等级的测量精度,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可满足地铁隧道安全监测的要求。

    2012年03期 v.33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900 ] |[阅读次数:89 ] |[引用频次:21 ]

国土资源信息化

  • 上海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构建与运行体系

    杨丽君;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建设地质资料数据中心,核心是实现数据到信息、知识的转化与集成,再对外提供多元化的社会化应用服务。本文对上海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总体框架作了介绍,并从中心IT基础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应用服务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和具体措施,以发挥示范作用,促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和数字城市建设。

    2012年03期 v.33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191 ] |[阅读次数:84 ] |[引用频次:20 ]
  • 基于开放标准的地质空间信息集群体系结构研究

    彭文祥;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地质资料信息的共享。针对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存在多源、异构等问题,利用国际地学信息的开放标准,提出了异构地质空间信息集群的体系结构,为全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从面向服务的观点来看,地质空间信息集群包括基础设施服务、计算服务、地质空间数据服务、地质空间信息服务、地质空间知识服务和地质应用服务。原型系统的实现,验证了所提体系结构的可行性。

    2012年03期 v.33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106 ] |[阅读次数:60 ] |[引用频次:17 ]

基础地质

  • 浙东南地区磨石山群祝村组地层及其区域对比

    陈小友;王加恩;汪发祥;

    早白垩世期间浙东南地区火山岩地层磨石山群的祝村组的建组一直存有争议。近年在浙江宁海地区深入开展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发现此套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凝灰质沉积岩夹酸性或中性熔岩地层,在岩性组合、岩相类型、岩石化学成分、火山活动类型等方面与下伏的九里坪组存在较大差异,并在宁海水车、永嘉大箬岩、丽水祝村等地出露广泛、厚度较大。依火山岩地层划分原则,这套地层可作为一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祝村组。通过对浙东南地区祝村组地层的区域对比认为:祝村组属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产物;岩性组合随当时火山活动强度及所处位置有所不同:分布于火山活动较强的破火山口内的祝村组地层,以火山碎屑流相为主,另有崩落相、火山泥石流相、空落相等岩相类型,岩石化学类型属中—酸性;分布于火山活动时喷时歇的火山洼地内的祝村组,以空落相火山碎屑岩与湖相、冲积扇相沉积岩互层产出为主,并有少量火山碎屑流相与喷溢相岩相类型,岩石化学类型属酸性。

    2012年03期 v.33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108 ] |[阅读次数:105 ] |[引用频次:2 ]
  •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9-长10_1物源分析

    金艳;何雁兵;刘彬彬;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早期是一个大型的内陆汇水盆地,厘定物源方向对于恢复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古水流方向及轻重矿物的组合特征及展布等分析,发现延长组长9-长101沉积期有4个物源方向,即东北、东、南和西北方向。其中东北、西北方向物源占明显优势,影响范围较大;东部、南部物源影响范围较小。纵向上,长101沉积期到长9沉积期,东部物源影响范围略有扩大,西部物源影响范围有所减小,南部物源从西南方向迁移至正南方向。

    2012年03期 v.33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8K]
    [下载次数:230 ] |[阅读次数:61 ] |[引用频次:9 ]
  • 下载本期数据